世界消息!特斯拉“赢麻了”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太阳底下无新事。


(相关资料图)

1913年,福特T型车引入流水线生产。

这一事件引发了汽车产业的大通缩:相较于1908年福特T型车刚刚问世时850美元的价格,规模化生产使其售价降低了40%。

到了1923年,T型车的售价降到了393美元,并最终将售价控制在了290美元。福特的单品策略和生产效率的双双提升,使其打赢了燃油汽车的中场战事。

从此,福特为世界“装上了轮子”。

在汽车市场,福特的规模化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原本日子还过得去的小汽车生产厂一夜之间迎来了灭顶之灾,几乎没有哪一家与福特正面交锋的汽车生产厂能够面对这样的冲击。

很快,汽车生产商的数量就从高峰时的255家,降低到44家。此后,80%的市场份额被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占据。

一百年后,在电动汽车领域,同样可怕的情况再一次上演。

2017年,特斯拉生产每辆汽车的成本为84000美元(约合人民58万元)。而最近,这一数字已降至每辆汽车3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

在汽车业经历过100多年的发展后,这样的成本变化已经多年未曾出现。

2023年,经过数次降价的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已经在国内实现了25万元内落地。而在2019年这款车型刚刚来到中国时,其落地价格动辄就达到50万元以上。

电池成本的降低、汽车设计的改进、规模的扩大,都是特斯拉成本得以不断压缩的原因。

于是,价格腰斩与销量狂飙已经在特斯拉的闭环中跑通。而作为“价格屠夫”,特斯拉也成为“教育电动车市场该如何定价”的“搅局者”。

而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以特斯拉为目标的竞争对手们,不仅在规模上相去甚远,盈利能力更是堪忧。可以预见的未来,这已经不是一场竞争,而是近乎单方面的“屠杀”。

2023年年初,特斯拉通过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实现了需求暴增。紧接着,2022年财报数据出炉,又一次证明了特斯拉遥遥领先的利润。

2022年市值蒸发65%的特斯拉,开始在资本市场触底反弹。受到需求及财报影响,特斯拉每股股价从100美元附近实现了接近翻倍。

一时间,马斯克又“赢麻了”。

根据特斯拉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2年全年,特斯拉总收入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营业利润为13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16.8%;净利润同比翻了一倍多,达到126亿美元。

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总收入达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7%;营业利润同比增加至39亿美元,营业利润率达到16%。

其中,特斯拉FSD在第四季度带来了3.24亿美元的收入——FSD对于特斯拉未来盈利的贡献,充满想象力。

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表示,FSD Beta已部署到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约40万辆汽车上。而在此前的2022年9月底,特斯拉曾表示已在16万辆汽车上部署了FSD Beta。这意味着在三个月时间里,这一技术参与者增加了150%。

对于2022年特斯拉的表现,马斯克这样评价:“2022年第四季度是打破纪录的一个季度,2022年也是创造纪录的一年”,马斯克甚至认为,2022年对特斯拉来说在各个层面上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

去年一整年,整个行业都面临原材料、商品、物流等各项成本的增加。特斯拉自身也面临4680电池生产成本提高、两座新超级工厂产能爬坡等挑战,但特斯拉一方面实现了电动车交付量的大幅提升,一方面实现了新能源行业无人可及的营业利润率,在得势不得利的电动汽车市场中一枝独秀。

财报数据公布后,特斯拉股价盘后涨超5%。截至1月28日,特斯拉股价在一周内累计大涨33%,创下2013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这也扭转了此前特斯拉市值一路下滑的局面。

2022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跌幅超过65%,市值蒸发72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6万亿元)。2022年下半年,行业人士甚至认为特斯拉面临的困境为:“不亚于当年差点破产的危机”。

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2023年预计交付量将达到180万辆。而马斯克的雄心不止于此:“如果今年是顺利的一年,没有一些大的供应链中断或其他问题,我们今年有可能生产200万辆汽车。”

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为131万辆,相比2021年增长40%。乘联会数据显示,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量达到71万辆,超过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其中,仅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一款车型交付量就已经超过45万辆,几乎追平2021年特斯拉的全车型交付成绩。

特斯拉曾多次表示,其定价策略是基于成本定价。而财报数据中远高于行业水平的利润,证明其依旧具备降价的底气。

成为“价格屠夫”,让特斯拉始终处于舆论漩涡,但也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用户。

2023年年初,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这一举动一方面引发了部分新提车车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使得订单量暴增。

“价格真的很重要,有很多人想买特斯拉汽车,但买不起。”马斯克直言:“制造尽可能多的人买得起的汽车一直是特斯拉的目标。”

“一月份,我们看到了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强劲的订单。我们目前看到的订单几乎是生产速度的两倍。”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订单量在2023年1月达到历史新高,几乎是工厂产能的两倍。

同样是制造汽车,为什么特斯拉能不断的压缩成本?

一体化压铸技术或许是原因之一。在推出Model Y时,特斯拉开始使用巨型铸件,这大大减少了生产一辆汽车所需的零部件数量。

而特斯拉的新工厂,如上海超级工厂、柏林超级工厂和德克萨斯超级工厂,都是专门为优化全电动汽车的生产而建造的。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已经高度成熟。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超过95%,且上海工厂团队人员99.9%由中国人组成。而在2019年年底,特斯拉零部件本土采购率仅为40%左右,这意味着在三年的时间内,特斯拉零部件本土采购率提升了50%以上。

零部件供应本土化率提高,意味着整车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池控制系统、减速器等关键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长三角的企业占比均接近或超过50%。而上海超级工厂,正是位于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密集地。

马斯克直言,特斯拉目前共有6个工厂,除去Giga Nevada or Gigafactory 1和Gigafactory 2,剩下的通常被称为四大超级工厂,其中就包括上海超级工厂。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131万辆的交付数据中,上海超级工厂的交付量为71万辆,占比高达54.2%,意味着上海超级工厂已是当前特斯拉目前最大的生产基地。

此外,讨厌“营销”的马斯克并不会为特斯拉投放任何广告,这也是的特斯拉与其他车企相比节省了大量的营销费用。

不过,在当今市场不去营销还想让消费者看到自己的产品真的太难了,毕竟,不是所有CEO都能像马斯克一样,本身就是最大的“招牌”。

而所有这些因素,也使得特斯拉成本不断下降。其中,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特斯拉车型售价最便宜的市场。

当然,赢麻了的特斯拉,也需要警惕新能源市场中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

目前,中国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同时也是特斯拉最大工厂的所在地。马斯克盛赞中国团队:“我们的团队正在中国取得成功。我认为我们实际上能够吸引到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因此这种情况很可能会继续下去。”

中国目前拥有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越来越多快速成长的企业。“他们工作时最努力,也最聪明,因此我们猜测,一些来自中国的公司最有可能仅次于特斯拉。”马斯克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超186万辆,同比增长了208.64%。即便除去插电混动车型,比亚迪纯电动车的销量也达到了91.11万辆。此外,蔚来、小鹏、理想、极氪以及埃安等造车企业发展势头也颇为强劲。

在历史中,赢得了燃油车市场中场战事的福特,并没能一直称霸美国汽车市场。1913年引入流水线生产模式的T型车,在1927年被雪佛兰打败,同时,最终通用以多样性产品策略以及更现代的管理方式,抢食了福特的份额。

特斯拉旗下极为精简的产品阵列,是特斯拉高效运营的关键,却也是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掣肘。

如今,马斯克同样在扩大特斯拉的产品阵列。此前在2022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曾表示,下一代车型的尺寸将小于目前在售的Model 3/Model Y,而成本将会是现有平台的一半。

这意味着,特斯拉有望推出10万元级别的电动汽车。如果消息成真,这将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次血洗。

此外,有消息称,在今年3月1日举行的特斯拉投资者日活动上,马斯克或公布下一代车型平台的最新消息。

特斯拉虽然已经预感到自己可能如福特当年一样遭遇异军突起的对手,但百年前与百年后的一切,毕竟天差地别。福特面对的市场是从无到有,特斯拉却不是,特斯拉的对手们,能否如当年福特的对手们一样,还有时间和机会崛起并超越特斯拉?

天下一言: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关键词: 超级工厂 汽车市场 数据显示

推荐阅读

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版权所有 ? 2023 华夏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